2015 亞大藝文季 亞大人文講座:靈感出自潛意識-鄭愁予

  • 2015-05-28
  • SystemAdmin

完整演講紀錄

活動主題: 2015 亞大藝文季 亞大人文講座 :靈感出自潛意識

活動日期: 2015/05/28 (四) 13:00-15:00

主講員: 鄭愁予  Mr. Chou-yu Zheng

活動地點: A101

 

國寶級詩人鄭愁予到亞洲大學演講!

 

鄭愁予詠唱詩歌、訴說詩歌,暢談如何創作詩歌,蔡進發校長宣布聘他為亞大榮譽駐校作家。

 

圖說:國寶級大師、知名詩人鄭愁予在亞洲大學詠唱詩歌,引領師生沈浸詩意。

國寶級大師、知名詩人鄭愁予今(28日)天在亞洲大學(Asia University, Taiwan)演講,他以「靈感出自潛意識」為題,當場詠唱詩歌、訴說詩歌,讓師生沉浸在鄭教授的詩意演說中;經歷過抗戰與逃難的鄭教授說,他曾看到日本戰機在天空,生死一瞬間,正如他的詩集一樣:《寂寞的人坐著看花》,坐著看花花世界,寂寞無情,澄靜本心是最終的體悟。亞大校長蔡進發也宣布,聘請鄭愁予教授為亞洲大學榮譽駐校作家,獲得不少掌聲。

鄭教授從他的童年開始談起,汾水、渭水、洛水彙集成他成長的軌跡,在他闖入的情境場景中,沉入永恆的夢鄉,形成潛意識,使他寫詩的時候心中常帶有文化感,尤其是神話具有啟發性的價值,甚至在堯帝時代就出現《擊壤歌》:「日出而作/日入而息/鑿井而飲/耕田而食/帝力與我何又哉」。談到自己的出生地中國,他從氏族談到伏曦、女媧、共工、后羿,再談到治水的夏禹,都是他詩歌養分的來源,也是自己成長的原鄉。

鄭教授指出,在遠古時代民間有歌詠,但還沒有知識分子的詩人,詩人沒有自我誇讚的智慧,所以拿來祭禱的詞不外是祈頌典儀的一部分。在這樣的前提之下,近年來他的詩歌多以關懷社會、弱者、生民為取向。正因為情詩容易入手,很多人寫詩是從情詩入手的,他的生命經歷也是如此。年輕時候對詩語言的敏感度,也因為性靈使然,於是對人間許多現象在情緒上發生強烈的反應,便藉此表達出來。許多戰亂的記憶,在詩人腦中迴旋,日後便鮮明的迸出,成為詩作的材料。

 

圖說:亞洲大學蔡進發校長聘請國寶級詩人鄭愁予為亞大榮譽駐校作家。

 

鄭教授在現場也唱起他心目中的「國歌」─《卿雲歌》:卿雲爛兮/糾縵縵兮/日月光華/旦復旦兮」,渾厚的嗓音,雖只有短短幾句,現場也能感受到詩人的律動美感。他看重詩的文化功能,彙集作品有知性的也有感性的,網路上盛傳中國史上的100首情詩,第6首即是鄭教授的作品,這也是新詩的第一名:「這次我離開你/是風、是雨/是夜晚/你笑了笑/我擺一擺手/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」。

此外,鄭愁予最膾炙人口的作品,是〈錯誤〉一詩,詩作中,最讓讀者朗朗上口的莫過於「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,我不是歸人,是個過客…」,這詩句在文壇上備受推崇,在國際間廣為流傳。曾有人以此詩將鄭愁予的詩風格歸類為婉約派,亦有人稱他為「浪子詩人」。

來自河南師範大學的甄珍同學請問鄭教授:「如何寫出詩的情感?」對於創作新詩的竅門,鄭教授認為「感性」最重要,他鼓勵亞大學生如果要想寫好新詩,就要多讀書、多聽音樂、多看些展覽,多一些生活體驗,才能使詩作豐富感性。

鄭教授也推薦他最近閱讀的幾本書籍,大都與建築有關的教堂建築、美術館藝術、全世界前衛風的綠建築,今天還參觀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,盛讚美術館建築之美,並與印象派大師竇加「14歲的小舞者」等著名雕塑合影,且他多次凝視作品,流連忘返,看展中都充滿詩意。

本名鄭文韜的鄭愁予,現代詩詩人,祖籍河北寧河,父親為職業軍人,童年時隨家人遷徙大江南北,青少年時來台,成長於新竹,曾任職基隆港務局,1968年應邀赴美,在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班研究,獲藝術碩士學位,曾任教於耶魯大學東亞語文學系;2005年,客居美國37年的鄭愁予夫婦落籍金門,是金門的一大盛事。

圖說:鄭愁予教授鼓勵亞大同學多接觸美感生活體驗,培養感性。

圖說: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(左)致贈鄭愁予教

  

(以上新聞轉自http://www.asia.edu.tw/news1_detail.php?no=1174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