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 從機車行到香蕉田:電影帶來的禮物 Rrom a Mortor Shop to the Banana Field: A Gift from the Film

  • 2017-06-22
  • SystemAdmin

活動主題: 從機車行到香蕉田:電影帶來的禮物 Rrom a Mortor Shop to the Banana Field: A Gift from the Film            

活動日期: 2017/05/02(二) 13:00~15:00

主講員: 侯季然 導演

活動地點: M001國際會議中心 M00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Hall

 

 

知名導演侯季然到亞洲大學演講!---

侯季然導演:拍電影不只是單純的創作,很多時候,其實是在說如何做人!

圖說:知名導演侯季然到亞洲大學演講,主題:「從機車行到香蕉田:電影帶來的禮物」。

亞洲大學(Asia University, Taiwan)通識教育中心5月2日舉辦「敘事力工坊系列」講座,邀請知名導演侯季然以「從機車行到香蕉田:電影帶來的禮物」為主題演講,侯季然導演說,從機車行到香蕉田,其實就是一個從做自己到愛別人的過程,這就是電影帶來的禮物。

曾經執導過劇情片《有一天》、《南方小羊牧場》、民歌運動紀錄片《四十年》的侯季然導演,影像作品常與時代記憶相關,影像風格強烈而詩意,還有莫名的幽默感和人文溫度。2003年首部個人影像作品【星塵15749001】拿下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。侯季然導演笑稱,他其實是個孤僻的人,之所以拍攝紀錄短片《我的七四七》,就是因為以他和他的舊摩托車為題材,不需要和太多人合作。

「寫劇本需要先建立人物,要建立人物必須先觀察,了解甚麼細節能反映個性,才能在觀察的基礎上建立想像。」侯導演說,人難免會把自己的故事拍完,只關注自己的題材,但總有枯竭的一天。他於是透過觀察、想像他人的故事。也正是在觀察的基礎上堆疊想像,才有黃玠MV《下雨的晚上》的出現。

圖說:知名導演侯季然到亞大演講,侯導說:「寫劇本需要先建立人物!」

除了周遭人的生活外,侯導演還將拍攝的視角放到完全不認識的人身上,侯季然導演舉「書店裡的影像詩」為例說,為了拍攝這全台80多家的書店,導演先做過充分的田園調查、徵詢被攝者意願、與被攝者聊天,在這逐步建立彼此了解的過程中,不僅拍出能夠徹底展現被攝者個性、理念的作品,讓他了解「如果侷限在個人經驗、自我設限,每個人都可能是扁平人物,但如果敞開心防、和他人相處後,就會知道每個人都是特別的,沒有人是扁平人物。」

侯季然導演強調,書店老闆們到偏鄉送書,投注心力關心家鄉空汙,進而推廣性別認同友善社會的理念,也讓重新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作品的意義,認同「冷漠會助長不公不義,讓不公義的事情蔓延到自己身上」。就是在這種情況下,他執導「玫瑰少年」─葉永鋕紀錄片,遠赴屏東的香蕉田間採訪葉永鋕的母親陳君汝,希望透過影片,讓社會往更好的方向慢慢前進。

「拍攝自己的故事,讓我學會建立自己獨特的觀點,拍攝親朋好友的故事,讓我走出自我封閉,拍攝陌生人的故事,讓我學習擁抱這個世界、想給這個世界一點點改變的可能!」侯季然導演不忘提醒亞大同學,隨著科技演進,拍攝機器越來越容易取得,拍攝電影門檻也越來越低,在這種情況下,內容是甚麼也就越來越重要。拍電影不只是單純的創作,很多時候,其實是在說如何做人。

圖說:知名導演侯季然(前排右四)到亞大演講,與通識中心主任黃淑貞(前排左四)等位師生合影。